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防汛抗洪全攻略:设计、预警与安全运行
2025/08/03

随着梅雨季节和汛期的临近,多地水位上涨风险增加。对于建在水面上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而言,洪涝灾害不仅威胁设备运行,更关乎电站与周边区域的安全。本文将从洪灾威胁、防汛设计、应急响应到长期运维,全方位解析如何为水上电站构建坚固的防线。

洪灾威胁: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的脆弱环节

电气安全风险

洪水冲击可能夹带树枝、漂浮物缠绕电缆,引发短路和跳闸事故。若逆变器、防水等级低于IP65的电气设备被淹,极易导致设备报废。据统计,洪灾引发的停电事故中,约六成与电气设备损坏有关。

漂浮系统失效

常见EPS泡沫浮体在长期浸水后易变形,导致光伏组件倾斜甚至破裂。曾有电站在台风期间损失超300块光伏组件,经济损失超过43万元。

次生灾害与安全风险

洪水淹没配电箱和电缆可能导致水域带电,威胁运维人员与周边居民安全。若电站位于泄洪区或行洪区,洪水还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人员与财产损失。

灾前防范:构建防汛抗洪第一道防线

科学选址与设计优化

  • 避开高危区域:选址前进行水文地质调查,避免泄洪区、行洪区等高风险地段。

  • 提高设计标高:支架桩基应高于历史最高水位0.5–1米,如采用PHC管桩提高结构稳定性。

  • 排水系统优化:设置排水沟与集水井,提升排水效率。

防水与防腐蚀措施

选用IP68等级逆变器与汇流箱,电缆接头加装热缩套管密封;支架使用热浸锌不锈钢或玻璃钢材质,延长使用寿命。

浮动系统与智能监测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模块化浮体,配合水位传感器与气象监测,实现24小时水位与降雨量监控,并通过智能算法提前预测洪水风险。

应急响应:黄金72小时的处置策略

  • 蓝色预警:加强巡检,清理排水障碍。

  • 橙色预警:关闭非必要电力设备,转移可移动设备至高处。

  • 红色预警:切断总电源,全员撤离,并上报防汛指挥部门。

应急物资如沙袋、抽水泵、救生艇应提前到位,堤坝或防洪设施受损需立即修复。

灾后运维与长期防护

洪灾过后,应重点检查光伏组件、防水设施与支架结构;在水上作业区域增设围栏与警示标志,配备防溺水救援包和常用药品;通过定期巡检与设备测试,确保电站在汛期与极端天气下稳定运行。

结语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不仅是清洁能源的创新模式,更是防汛抗洪的重要前沿阵地。从科学选址到智能监测,从应急演练到灾后修复,防洪工作是一项全周期、系统化的工程。唯有将技术与管理并重,才能确保「水上电站」在风雨中安全、稳定、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