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光伏系统可能面临组件进水、线路短路、支架松动、逆变器故障等隐患。若不及时排查,不仅会降低发电效率,还可能造成设备永久损坏。以下为光伏系统暴雨后检查与维护全流程指南,帮助电站与分布式用户快速恢复安全高效运行。
关闭直流总开关(组件至逆变器)与交流总开关(逆变器至电网/负载),消除触电风险。
若逆变器出现过压/过流等故障代码,切勿强行合闸,须先排查原因。
清理积水:排空光伏阵列下方及逆变器周边积水,避免接触带电部件。
接地检测: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建议≤4Ω),防止因接地不良引发触电。
外观检测:检查玻璃是否破裂或裂纹;边框密封胶是否老化开裂;背板是否鼓包/破损;接线盒是否进水或受潮(端子生锈、线路粘连为异常)。必要时更换密封胶圈并彻底干燥。
清洁建议:用软毛刷+清水冲洗组件表面,避免高压水枪直冲边缘;顽固污渍使用中性清洁剂擦拭后清水冲净,禁用酸碱性溶液以免腐蚀镀膜。
稳定性:确认支架无倾斜、无变形,使用扳手紧固全部连接螺栓(含地脚螺栓与组件连接件)。
防腐处理:对锈蚀部位(焊点/接口)打磨后涂刷防锈漆,避免继续腐蚀影响承载。
排水通畅:清理支架底部淤泥与杂物,确保排水间隙畅通,防止长期浸泡。
绝缘检测:使用兆欧表检测直流电缆绝缘电阻(建议≥10MΩ)。若偏低,排查电缆受潮或破损点,重点查看穿线管接头与桥架接口。
MC4与汇流箱:检查MC4是否进水/氧化;清理干燥后可涂抹硅脂增强密封。打开汇流箱检查空开/保险是否跳闸或熔断,端子是否松动或烧蚀,清理积水与灰尘并重新紧固。
外观与散热:检查外壳与底部通风口是否进水;如内部潮湿,须完全干燥后再通电(可开盖并以风扇加速干燥)。清理散热孔杂物,确认风扇运转无异响。
功能测试:合闸后核对直流电压、交流电压与发电量是否在正常范围。若显示“接地故障”“孤岛保护”等,及时联系专业人员排查。
电池组:确认电池箱无进水、壳体无破裂与漏液。测量单体电压(铅酸≥2V;锂电3.2–3.6V),若电压异常或不均衡,需更换故障单体。
充放电控制器:检查是否受潮与端子生锈;用万用表确认输出电压与电池标称电压一致,若无输出需更换同型号设备。
暴雨后 1–3 天记录发电量并与历史同期对比;若下降超过 10%,建议复检组件隐裂(可用EL检测)、连接器与线路紧固情况。
暴雨季后为支架、边框等金属部件涂刷防锈漆。
定期更换老化密封胶,强化逆变器与接线盒的防水性能。
屋顶项目需同步检查屋面防水层,防止通过支架孔洞渗漏。
注意事项:
发现组件玻璃破碎、电池漏液等严重问题,禁止自行维修,务必联系专业运维团队。
潮湿环境操作必须佩戴绝缘手套与绝缘鞋,避免湿手接触电气设备。
沿海或酸雨区域应增加清洁频次,防止腐蚀降低组件透光率。
结语:暴雨后的及时、规范化检查与维护,可显著降低设备隐患、延长系统寿命并稳定发电收益。以安全为先、以数据为据的专业运维,是保障光伏资产价值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