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大唐、华能、华电等上半年30GW沙戈荒光伏治沙项目招标启动,智能...
2025/08/18

今年上半年以来,光伏们根据公开信息梳理发现,大唐、国家电投、三峡、华能、华电、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已陆续启动了约30GW的沙戈荒、光伏治沙项目的可研、勘察设计及EPC招标。

其中约23GW项目进入可研与勘察设计环节,约5.5GW已进入EPC招标阶段。同时,新疆第二师自然资源局也发起了光伏治沙的整体规划招标,显示出沙戈荒基地在“十五五”时期的建设热度。

大型央企集中落地:项目体量空前

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来自大唐集团

  • 8月6日启动了内蒙古阿拉善新能源事业部沙戈荒清洁能源外送基地项目规划招标

  • 该项目总体规模超过1600万千瓦,涵盖风电、光伏、火电、光热、储能多种能源组合;

  • 招标文件特别要求对火电与光热配比进行重点研究,深入分析煤源、水源及交通条件。

这类超大规模综合能源基地不仅承担电力保供,更直接参与光伏治沙与生态修复,其社会责任属性愈发突出。

光伏治沙进入“规划落地期”

根据《中国工业报》消息,《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已正式下发。

规划提出:

  • 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思路;

  • 明确三大气候区、五大重点发展区域;

  • 推动荒漠化防治与新能源工程协同发展;

  • 构建横跨内蒙古至新疆的“光伏治沙长城”

可以预见,未来沙戈荒光伏治沙工程将不仅是能源工程,更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投资逻辑变化:从“抢装”到“责任型投资”

136号文带来的降电价预期,使央国企在常规光伏投资上趋于谨慎,但沙戈荒项目却逆势上扬。原因在于:

  1. 其政策确定性强,配套土地政策清晰;

  2. 兼具“电力保供+治沙生态”双重目标;

  3. 成为“十五五”新能源发展的重点主战场。

因此,央国企光伏投资逻辑正逐步从“短期抢装”转向“责任型投资”,大基地和沙戈荒项目逐渐取代分散式项目,成为主流。

智能运维嵌入:迈步智能助力大基地场景

如此大规模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也对光伏运维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地形复杂:戈壁荒漠环境恶劣,人工运维效率低;

  • 规模庞大:单个基地装机量动辄数GW级;

  • 任务密集:组件清洗、巡检、运输、除草等环节环环相扣。

在此背景下,江苏迈步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运输机器人、清洗无人机、智能割草机器人等设备,正逐步在沙戈荒场景中落地。

以迈步的光伏运输机器人为例:

  • 高负载、履带式设计,可在沙漠和戈壁中稳定运行;

  • 智能化远程调度系统,减少人工依赖;

  • 作业数据采集,为基地数字化运维提供支撑。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超大规模基地建设中,央国企不仅需要能源投资与规划能力,也必须携手像迈步这样的智能运维企业,打造“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光伏运维体系

结语

上半年央国企集中启动的30GW沙戈荒光伏治沙项目,既是新能源装机的量化体现,更是国家战略与社会责任的融合体现。

随着《三北光伏治沙规划》的全面推进,沙戈荒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战场。与此同时,智能运维装备的深度介入,也让“无人值守大基地”逐渐从愿景走向现实。

迈步智能等代表性企业的技术应用,正在让“光伏+治沙+智能运维”形成完整生态,为央国企的大基地运营注入数字化与智能化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