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0GW沙戈荒光伏基地规划:央国企新能源投资的战略主战场
2025/08/17

自136号文发布以来,国内新能源投资格局出现重大调整。由于各省竞价机制和电价政策的不确定性,传统集中式光伏项目普遍遇冷,央国企投资节奏明显放缓。然而,另一条主线却日渐清晰:以“沙戈荒”为代表的超大规模新能源基地,正成为央国企未来发展的重心。

根据《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的明确目标,“十五五”期间光伏新增规划将达到253GW。结合“十四五”期间已落地的170GW大基地项目,预计“十五五”期间沙戈荒大基地的累计开发规模将突破400GW,甚至有望迈向600GW。

沙戈荒大基地:十四五到十五五的核心战略

在“十四五”期间,国家能源局已规划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其中沙戈荒基地占据绝对核心地位。

  • 已批复规模:约170GW,其中光伏约100GW,风电约70GW;

  • 牵头企业:华电、三峡、国家能源集团、华能、大唐、国家电投等央国企全面布局,其中华电单独牵头超过60GW。

虽然部分大基地目前仅启动了1~2GW的先导工程,但随着政策和输电通道逐步完善,大规模开发势在必行。

资源优势与经济账:沙戈荒为何成最优选择?

相比常规项目,沙戈荒大基地在土地、成本和规模效应上具备显著优势:

  1. 土地成本低,风险可控

    • 大多位于未利用地(沙漠、戈壁),几乎不存在“两税”风险;

    • 土地租金仅100~200元/亩,远低于平原耕地项目;

    • 主管部门提前介入,极大降低用地不确定性。

  2. 建设成本大幅降低

    • 规模化效应显著摊薄成本;

    • EPC中标价普遍在1.7~1.8元/瓦,低于常规2~2.5元/瓦水平;

    • 光伏治沙模式要求4000亩/100MW以上,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

  3. 生态与社会责任叠加

    • 光伏治沙不仅是能源开发,更是生态修复与国际形象工程;

    • “电力保供+治沙成绩+减排责任”,让项目更具政策确定性。

电价与限电: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沙戈荒项目优势明显,但仍存在电价机制和限电压力:

  • 电价政策:部分外送项目或将执行差异化电价,降低收益不确定性;

  • 输电通道:超大规模基地需配套特高压线路,若电源与输电不同步,会加剧限电。但随着国家特高压建设提速,这一瓶颈将逐步缓解。

央国企的投资动向:战略收缩下的集中突破

在“136号文”引发的新能源投资收缩背景下,央国企普遍将沙戈荒基地作为战略突破口。

  • 国家电投:明确沙戈荒大基地为重点开发方向;

  • 华能集团:在下半年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大基地建设;

  • 三峡、国家能源集团:加快推进已获批项目,积极参与新一轮规划。

结语:沙戈荒基地是未来十年的新能源主战场

整体来看,沙戈荒基地具备:

  • 政策驱动:国家能源转型战略核心;

  • 规模效应:摊薄成本、降低风险;

  • 社会责任:电力保供与生态治沙双重价值。

预计到2030年,沙戈荒基地的累计规模将超过400GW,甚至接近600GW,成为央国企新能源投资的主战场。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和“西电东送”的加快推进,沙戈荒不仅是能源工程,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