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就近消纳新政对光伏运维的影响与企业应对策略
2025/09/19

2025年9月9日,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计划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新政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对光伏运维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以下是政策核心内容及光伏运维企业应对建议。

政策核心要点

一、就近消纳项目标准

  • 核心指标: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发电量≥60%,占总用电量≥30%,2030年新增项目需≥35%,推动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

  • 接入要求:电源接入用户侧,需分表计量,电网企业在发电、储能等关键环节安装计量装置。

二、价格结算创新

  • 输配电费:按容量或需量缴纳,下网电量免系统备用费及输配电量电费。

  • 暂免自发自用电量的政策性交叉补贴新增损益,有助于降低分布式光伏项目成本。

三、市场参与规则

  • 项目可平等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现货运行地区按规则交易,非现货地区原则不反向送电。

  • 项目需直接参与市场交易,不允许电网代购电,需承担下网电量线损。

光伏运维行业的核心影响

一、分布式运维需求激增

《通知》提出60%自发自用门槛,将推动工商业、产业园等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分布式项目“小而散”,需要精细化区域运维服务,包括新增计量装置校验和用电数据分析工作。

二、储能运维成为新增长点

结合国家“鼓励配储”政策及地方要求(如义乌“光伏配10%储能”),储能逐渐成为就近消纳关键配套。光伏运维企业需扩展电池监测、充放电优化等“光伏+储能”一体化能力。

三、智能化运维加速落地

项目参与市场交易需高精度发电预测及快速响应,推动电站装配智能监控和远程运维平台。运维企业需掌握数据分析及AI预测技术,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

四、市场化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单纯设备维护已不足够,企业需帮助业主应对市场波动,如电价高时保满发、低谷时配合储能充电。“运维+市场”复合能力将决定企业竞争优势。

光伏运维企业应对策略

一、优化服务网络

构建“区域中心+网格化”模式,在分布式项目集中区设立运维站,规范巡检和检测标准,保障快速响应。

二、补全储能运维能力

组建专业团队,掌握电池检测及系统优化技术;开发储能健康评估模型,建立光储协同调度算法,实现光伏与储能高效联动。

三、加快智能化平台建设

重点实现实时数据采集、高精度功率预测(短期≥95%、超短期≥98%)、故障预警及与电力交易平台对接。

四、强化政策与市场研究

跟踪地方细则,及时调整运营策略;培养“技术+市场”复合型人才,联合机构研发交易策略。

结语

新能源就近消纳新政标志着光伏行业进入“就近消纳、市场驱动”阶段。光伏运维企业需要从单纯设备维护转向“新能源资产+能源服务”模式。具备区域网络、光储一体化、智能化及市场化能力的企业,将在未来市场中占据显著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