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板表面污垢可导致发电量下降 5%-30%,清洁效率成为电站收益的关键变量。在国家电投青铜峡分布式光伏项目中,光伏清洗无人机用实测数据证明了其价值 —— 不仅洗得快,更能洗得好,真正实现 “清洁即发电”。
青铜峡铝厂光伏二期与铝业发电有限公司项目均为分布式电站,光伏板分布于厂区屋顶与地面,面临两大难题:
污垢多样:工业粉尘、鸟粪、铝屑混合附着,传统人工清洗需多次冲刷;
地形复杂:屋顶光伏区空间狭窄,地面组件间通道不足 1 米,大型设备难以进入,人工清洗效率低下。
2024 年 7 月,无人机在两个项目中展开测试:
调节飞行速度(2-5m/s)、喷嘴距板面距离(0.5-1.2m)及清洗次数(上下往返 2 次),针对不同污垢优化方案;
实测显示,同一组串经 3 次清洗后,透光率提升至 95%,接近人工高压水枪清洗效果;
采用前日最优参数(速度 4m/s,距离 0.8m,单次清洗),单架次耗时 4 分钟,清洗 54 块板(124.4㎡),效率达 31.1㎡/ 分钟;
全程无人工干预,清洗后板面无残留、无划痕,设备运行零故障。
单分钟覆盖 31.1㎡,相当于 13.5 块光伏板(2.3㎡/ 块);
每小时作业 622㎡(270 块板),每天工作 10 小时可清洗 6210㎡(2700 块板),是人工效率的 8-10 倍;
清洗后组件表面反光率提升 15%,红外热成像显示温差≤2℃,证明污垢清除彻底;
发电效率实测提升 10.2%,按电站年均发电小时数 1500h 计算,单 MW 年增收约 12,000 度电。
青铜峡项目的成功,源于无人机三大核心技术:
双冗余定位系统:GNSS+RTK 确保飞行精度达厘米级,在屋顶边缘等高危区域也能稳定作业;
可调式清洗模块:40L 水箱、6-8L/min 流量配合 15° 扇形喷头,实现 “宽幅洗浮尘、定点冲顽固污渍” 的分层清洁;
快速续航方案:标配 2 块 24000mAh 电池,搭配 7200W 快充充电器,单电池 12 分钟充满,配合发电机现场供电,实现 “即换即飞”,单日作业时长无间断。
青铜峡案例验证了无人机清洗的三大可行性:
成本可行:设备初期投入虽高于人工,但日均作业面积达 6000㎡以上,单㎡成本降至 0.5 元以下,2-3 年运维周期内节约成本超 50%;
效果可行:通过 FPV 镜头实时监控,可针对性处理顽固污渍,避免 “过度清洗” 或 “漏洗”,保护组件同时提升发电效率;
场景可行:在工业厂区、水面光伏、山地电站等复杂环境中,无人机展现出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适应性,成为 “全场景清洁” 的最优解。
青铜峡项目的成功,标志着光伏清洗无人机从 “概念” 走向 “实战”。对于电站业主而言,选择无人机不仅是设备升级,更是运维模式的革新 —— 用数据驱动清洁,让每一次作业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电量提升。想了解你的电站适用方案?立即联系我们获取定制化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