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光伏电站智能化运维不断深化的当下,传统无人机巡检方式暴露出通行成本高、作业环境艰苦、时效性差、精度低及航程受限等诸多痛点,严重制约了光伏巡检效率的提升与风险的降低。对此,业内率先推出的“智能无人机+数字化管控平台”一体化解决方案,为行业带来了突破性变革。
据悉,该方案采用本地部署智能无人机场,结合远程后台操作,实现全天候 7×24小时驻点待命,无需专业飞手即可完成精准巡检任务。搭载先进AI算法,单架智能无人机每日可高效完成50兆瓦光伏组件的巡检任务,显著降低人力成本和运维风险。
智能无人机与平台高度融合,具备自动传输、自动诊断、智能报表输出等功能。巡检过程中拍摄的图像可实时上传至诊断平台,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快速识别组件缺陷并生成检修建议,大幅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目前,其故障识别精度已高达95%。
灵活部署: 一体化机场设计,接通电源和网络即可运行,适应多种环境。
智能管理: 支持实时健康监测与定制化拓展。
全功能机场: 实现自动起降、多媒体资料上传与姿态监控。
数据安全保障: 采用私有化链路和本地服务器部署。
流程闭环管理: 与光伏发电预测系统联动,避免无效起飞。
在某150兆瓦“渔光互补”电站中,传统人工巡检需使用小船穿行于水面下方的光伏板,效率低且危险系数高。该电站引入智能无人机场后,系统基于三维建模和航线规划,自动执行定时巡检,结合AI识别算法实现缺陷精准识别并生成定位报告,极大提升了运维效率和安全性。
实测数据显示,该系统每天可完成高达 35兆瓦 的巡检任务,并在飞行结束后 30分钟 内自动生成诊断报告,整体效率提升 20倍以上。综合收益增长 200%,净收益增长 85%。
业内人士表示,智能无人机系统的广泛部署,标志着光伏电站运维正由“人力密集型”向“智能无人化”迈进,未来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新能源运维模式的智能化、自动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