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光伏行业艰难收官,2025年的行业走向成为市场关注焦点。2月27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2024年发展回顾与2025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指出,预计202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将在215至255GW之间,低于2024年277.57GW的新增规模。这一预测意味着,光伏行业将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迎来一轮增速放缓。
光伏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新增装机预期下滑主要受到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改革等政策调整的影响,加之各省配套实施细则尚未同步出台,行业普遍持观望态度。此外,尽管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约530GW,同比增长近36%,但2025年全球增速预期也趋于保守。
尽管2025年国内装机增速或放缓,但光伏市场的长期发展逻辑未变。政策支撑仍在,风光大基地等项目影响相对较小,用电绿色化转型持续推进,且技术进步持续推动光伏在更多场景中的应用。此外,新兴市场(如拉美、中东)对全球需求构成支撑。
相比需求端,行业更大的不确定性在于供应端。当前光伏制造端产能过剩严重,尽管协会倡导行业自律、鼓励产能优化,但2025年全国多省仍有超300GW的新产能规划,总投资超2000亿元,行业去产能仍面临较大阻力。
在基本面整体承压的背景下,部分市场人士认为2025年光伏行业最大的“预期差”或许存在于资本市场。目前光伏板块整体估值已处于低位,若中国资产整体重估行情持续,光伏板块有望因其高弹性而获得阶段性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AI技术正在逐步赋能光伏产业链。大模型可实现发电效率优化、设备故障预测、智能调度等应用,推动光伏与智能运维、储能等场景融合。随着AI深入能源领域,或将为光伏行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结语: 虽然2025年光伏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无论是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还是AI等技术的深度融合,行业仍有结构性机遇值得挖掘。未来如何演绎,仍需政策、技术与资本三方共同推动。